《小小竹排画中游》教学反思
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,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,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,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?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《小小竹排画中游》教学反思,欢迎阅读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。
《小小竹排画中游》教学反思1一、教学目标:
(一)知识与技能
认识本课12个生字。
读懂句子,理解词义,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。
(二)过程与方法
通过图文结合,师生共读,使学生在美的享受里激发学习兴趣,从而自主学习,获得知识。
(三)情感态度价值观
初步了解课文内容,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、富饶的地方,激发学生热爱家乡、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。
二、教学重点、难点:
认识生字,会正确流利地朗读。
三、教法学法
讲解、阅读
四、教学过程:
揭题导入
1、小朋友们,不久前,我们刚刚学完了所有的拼音,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,好吗?
出示音节:zh pi 指名读、齐读
出示:竹排
2、看见过竹排吗?让大家看着词儿来猜一猜它是用什么做成的。(出示竹排的图片)瞧,这就是竹排,把一根根的竹子排好队,捆扎起来,就成了竹排。一条条竹排就像一只只小船,载着人们飘荡在平静的河面上。今天咱们要学的课文就跟这竹排有关,题目叫做小小竹排画中游。
出示课题,齐读。
初读课文,自主识字
1、 师:题目中还有一个好朋友在等着我们,是谁呢?认识游。
2、 师:请小朋友们快快打开书本第64页,试着读一读课文吧!争取交上更多的生字朋友。
3、 学习生字。把你最喜欢的那个朋友介绍给大家,并说一说怎么记住它?(中、流、唱、两、岸、树、苗、绿、江南)。
4、 去掉拼音识字。
看图,初步了解图画内容,练读短文。
1、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,有什么人,他们在干什么?
2、练读短文。
(1)、借助拼音自己练习读短文,读准字音。
(2)、指名分句读,齐读短文。注意绿油油的读音
图文结合,朗读感悟
1、学生读读课文,画出不懂的词句
2、理解小小竹排画中游这句话
(1)、教师指图问:
①、谁知道什么是小竹排,它有什么用处?(板书:小竹排)
②、小竹排上坐着谁,竹排上还有什么?
③、什么叫顺水流?(顺着水流的方向往前行)
(2)、读第1句,注意句号的停顿,要读出小男孩乘小竹排顺流而下、头上小鸟鸣叫、水中鱼儿成群这种美景。
2、指名读悟第2句。
(1)、看图,读第3行,问:什么叫两岸?(板书:两岸)
①、河的两岸有些什么?(引导学生先看竹排的左岸)(岸上有许多树和古式建筑)师述:岸上有这样多的种类不同的树,我们总的叫它们树木。(板书:树木)
②、这些树木长得怎样?
③、读短文第3行。
(2)、看图,读短文第4行。
①、指图上竹排的右岸,问:河岸上还有什么?什么是禾苗?(禾苗)师述:稻子、麦子、玉米、谷子等粮食作物的刚长出来的幼苗都叫禾苗(板书:禾苗)。
②、看看图,读读短文第4行,说说禾苗长得怎么样?(绿油油讲禾苗很绿,长得好)
(3)指导读第2句。
两岸/树木密,
禾苗/绿油油。
3、指导读短文第3句,读懂句子,理解词语。
(1)江南是指什么地方说的?(教师板书:江南)师述:江南是指长江以南的地区。这里气候温暖,河流、湖泊多,鱼多,虾也多;江南适合稻子生长,每年成熟季节收获多,所以说江南是鱼米乡。(板书:鱼米乡)
(2)看图,读短文最后一行,问:为什么说画中游?
师述:这是用打比方的方法,告诉我们江南风景美如画。祖孙二人坐在竹排上顺水前行,一路观赏着两岸如画的美景。真好像在画中游览一样。
(3)指导朗读第3句。
5、练习朗读课文,能够达到背诵课文。
五、巩固复习。
1、读词语:树木 禾苗 小竹排 江南 两岸 鱼米乡
2、朗读短文,要求读得正确、流利
教学反思:
《小小竹排画中游》是一年级的一篇写景诗歌,而孩子学习这样的文章确实是一个难点。可其中蕴涵的内容却很丰富,有些词句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是比较难理解的,比如江南鱼米乡,小小竹排画中游这一句。在备课
过程中我想了一些法子去解决这个难点;另外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丽,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;当然识字依然是一年级语文课的重点。在进行教学设计时,我主要注重了以下几方面:
1.识字是低段孩子学习的重点,所以让小朋友们在玩的过程中也很快的识记了这课的生字,并且反复读,形式多样:小老师带读,去掉帽子读,分组比赛读。
2.在教学中不断巩固语文的知识点。语文素养是靠点点滴滴的语文基础和长期持之以恒的语文实践积淀、整合而成,低段语文教学的基础和能力是语文素养摩天大厦的基石根基,扎实和牢固程度至关重要。
3.真正让学生走进文本。语文教学中读十分重要,要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,在读中有所感悟,在读中培养语感,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。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读,读出情,读出趣,读出思。在本课的教学当中,我十分注重创设读的情境,出示课文投影片后我问学生:小朋友在宽阔的江面上划着竹排都看到了什么?快自己读读课文。学生怀着好奇的心情认真地读着课文,很快找到了鸟儿唱、鱼儿游、树木密、禾苗绿油油等处,在反馈时我要求学生尽量用自己的话说文中的意思,这样就使学生理解了密、绿油油等词语的意思。同时也训练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。
4.关注学生,鼓励为主。这节课上我觉得比较关注平时识字、读文比较差的学生,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。也许很多时候教研课怕出错,会多叫一些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,不过我想课堂机会是平等的,所以我总是会把发言的机会留给每一个孩子。课堂上多给孩子一些表扬与鼓励他们的学习信心会更足。
《小小竹排画中游》教学反思2在学习“竹排、树木密、禾苗、江南、鱼米乡”等词语时,我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、图片、联系上下文等方式,适时点拨,突破难点。在学习生字词语时,我先让学生自己勾画出带生字的词语,读一读,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词语的,用什么方法记住的。然后全班交流。由于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,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,收到了良好的效果。
巩固识字在识字的过程中,让学生去掉拼音进行识记的巩固。有比较归纳识字,就像“江、流、游”,还有像 ……此处隐藏19009个字……答的同学说得对,又提醒他上课发言先举手)课文中“鱼米乡”是这个“乡”。(教师板书“鱼米乡”)
生13:“鱼米乡”就是鱼和米的家乡。
(学生很赞同这种意见,没人举手了)
师:你说得很有道理。不过,老师还想知道,江南为什么是鱼和米的家乡?
生13:因为江南鱼和米很多很多,所以是鱼和米的家乡。
师:哦,原来是这样。那你们是怎么知道江南鱼和米很多呀?(教师有意识地指了指图上的小河、禾苗)
生14:前面老师让我们看电视的时候,我看到了江南有很多很多的小河,这些小河里的鱼呀、虾呀,也是很多很多的。
师:你说得真好,正因为河多,湖多,所以我们称江南为水乡。谁还有补充?
生15:我们这里种的稻子很多很多,我到外婆家去,看到公路两边的田里种的都是稻子。
生16:我从图上看到田里种了很多很多的禾苗,禾苗长大了就会长出谷子。
师:谷子可以碾成……?
生齐答:大米。
师:这下我明白了,江南的鱼、米确实很多很多,所以才叫——
生齐读:江南鱼米乡。
师:江南鱼米乡,风景美如画。让我们一起来赞叹这美丽的景色。
生朗读课文。
〔课后反思〕
“阅读教学是学生、教师、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。”其对话关系是多重性的,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体。因此,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,呵护学生的灵性、个性和悟性,有效地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,让学生的阅读过程始终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,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。
1、通过平等对话,激活学生思维。
《语文课程标准》指出:“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。”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,成为“平等中的首席”,因而,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营造宽松、民主、活跃的课堂氛围,与学生建立友善、和谐的师生关系,使得师与生,尤其是学生乐于、善于对话。以上案例中,无论是教师对于学生感悟体验时充满鼓励、赏识的话语“你说得真好”、“小朋友真棒”……还是对于学生遇到困难时诚恳的帮助、引导“不错,妈妈做的鱼和米饭都很香,但‘香’是这样写的……”,抑或是教师的体态语言“走到小朋友的身边,指了指自己的嘴,提醒他注意说话先举手”……无不体现“师生平等对话”的理念。学生因老师善意的提醒而乐于接受,因得到老师的肯定而兴奋自豪,更因老师一句句充满赞赏激励的话语而激动不已。在这样的氛围中,学生的心态才能保持开放,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,产生充满活力、充满创造的体验,也才能在对话过程中生成新的认识。
2、善用阅读期待,开放课堂教学。
所谓“阅读期待”,即面对文本,学生产生一种期待心理。如面对童话故事,希望从中读到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,预期出现惩恶扬善的美好结局;面对一篇散文,希望作者以优美的语言、灵活的笔调,描写感人的内容,使人得到精神愉悦和审美享受等。在教学预设时,对“江南鱼米乡”和“小小竹排画中游”这两个理解难点,原准备在学生充分感悟课文语言后,由老师提出并逐一引导学生体会理解。但课堂是在不断地生成的,在实际教学时,学生缘于自己的阅读期待,提出了这两个问题。教师对于这一在对话过程中闪现的学生思维的火花,能予以敏锐地捕捉,利用学生即时生成的资源,引导学生展开讨论,不轻易否定,使不同的感悟、理解有交流和争辩的机会,在动态生成中让学生的心灵自由飞翔起来。于是,课堂上精彩的语言纷至沓来:“竹排漂下来,看到的景色就像画一样美” 、“小朋友在小竹排上,看到了很多美丽的景色,就像在看一幅美丽的画一样”、“我看到了江南有很多很多的小河,这些小河里的鱼呀、虾呀,也是很多很多的”、“我们这里种的稻子很多很多,我到外婆家去,看到公路两边的田里种的都是稻子”、“我从图上看到田里种了很多很多的禾苗,禾苗长大了就会长出谷子”等等,这是孩子的视野,孩子的生活,孩子的感悟,相信在最后进行课文朗读时,必然有一幅幅各不相同的江南美景图呈现在每一个小朋友眼前。
3、注重体验感悟,落实三维目标。
语文课程具有丰富人文内涵,因此,它对学生的情感、态度、价值观的影响必然是广泛而深刻的,所以,不能不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、潜移默化作用。《语文课程标准》指出:“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,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。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,加深理解和体验,有所感悟与思考,受到情感熏陶,获得思想启迪,享受审美乐趣。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、体验和理解”。体验就是在实践中认识,感悟就是在感受中领悟。以体验感悟为手段和过程的阅读教学,实质上是个体在情感驱动下的感性化的直觉性的阅读理解过程。这样的过程自然不需要“科学”的分析和理性的说教,而是需要对话、交流和表现。以上案例没有教师的包办代替,没有繁琐的分析讲解,有的只是学生自己对文本的体验感悟,学生通过生本对话、师生对话、生生对话理解文本、发展文本,这一过程体现的“三维目标”如
下表:
知识和能力: 理解课文内容,知道江南是个美丽、富饶的地方。
过程和方法: 读与看(看课文插图、看课件演示)、读与说、读与思有机、巧妙地结合。
情感态度和价值观: 感受江南水乡的美丽、富饶,萌发热爱家乡、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。
从表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,在学生体验感悟的过程中,知识得以内化,能力得到培养,情感得到熏陶。这样的朗读感悟是一个立体感受、多元发展的过程,学生在这样的体验感悟过程中,必然经历一个语言转化、情感体验、语感积累,个性张扬的过程。
崔峦老师曾说过:“阅读教学的过程,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,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;是学生、教师、文本对话、思维碰撞、情感交流的过程。”因此,在阅读教学中,只有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,用心灵感受,实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,情感与情感的交融,心灵与心灵的接纳,课堂才能在对话中充满活力,才能呈现出生动活泼、主动的“生命状态”。
《小小竹排画中游》教学反思15《小小竹排画中游》是一首诗歌,它主要通过对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色的介绍,让学生体会到江南的美丽,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。在教学这一课时,我主要以学生为主体,重视学生的情感、态度、价值观的培养,依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爱好,尽可能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,把学生带入江南美丽的风光中,感受江南的美好,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语言。
在学习“竹排、树木密、禾苗、江南、鱼米乡”等词语时,我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、图片、联系上下文等方式,先小组讨论理解,再全班交流。教师适时点拨。在学习生字词语时,我先让学生自己勾画出带生字的词语,读一读,再在组内交流,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词语的,用什么方法记住的。然后全班交流。由于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,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,收到了良好的效果。在学生理解了字词、理解了课文后,我让学生感情朗读课文、背诵课文,采取自读、自背,小组内读、背,全班赛读、赛背等多种方式,有很多同学学完课文就会背了,而且很轻松,效果非常好。